家长们一定对这种情况不陌生:“妈妈给我点零花钱吧!”“爸爸我要买作业本给我10块钱吧”……这时候,家长到底该给还是不给?怎么给呢?
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,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。下面结合一些父母的常见误区,说说“批评”孩子的三种语言策略。
一个合格的家长,是一个不断反省的家长,孩子有问题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总是把问题归罪于人。用旧的方法,只能得到旧的结果,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——为了孩子。
教育是一个很慢很慢的过程,我们有责任拿出耐心来,去认真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让孩子通过我们的教养,长成一个三观正,素质高的成年人。这也是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中,能够受到尊重与欢迎的,最可靠的途径。
放手,不是如何把握“度”的问题,而是修炼“心”的问题。当父母能够放下对孩子学习的高要求,高期望,拥有一颗“信任、接纳和欣赏”的心,能够相信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,能够接纳如是的孩子,能够发现孩子今天比昨天强,这次比上次做得好,现在比以前好,是为父母的最大成功。
孩子明明是长大了,反而变得越来越不懂事了!一言不合就发脾气,要是遇上一个暴脾气的家长,立马就会吵起来,可每次吵完总会深深陷入自责里去,但是就是忍不住,这可怎么办啊?
年幼的孩子常常会在某段时期突然对一些事物感到异常害怕,例如原本睡得好好的,突然变得很怕黑、怕一个人睡觉;或是前一天还高高兴兴参加学校的万圣节活动,回家后就变得很怕鬼。面对孩子的恐惧情绪,我们该怎么办?